碧綠草地上 ,凌亂地躺著彎曲的樹干以及枯萎的落葉,兩只6厘米長的螳螂正漫步其中。而另一邊,綠色的螽斯靠著強壯有力的后腿,爬上了綠植頂部,額頭上的兩根觸角直直地豎立 —— 這些極具戶外野趣的場景 ,不在山中,而是在不久前開放的浙江省麗水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內。
去年云南象群的“北遷”故事將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推向了高潮,而體驗地的出現則拉近了公眾與自然的距離,為其全面了解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新的途徑。有別于傳統宣傳模式,生物多樣性體驗地更注重公眾的參與和互動,通過一系列體驗,讓人與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產生鏈接,促進與生物多樣性緊密情感的萌發,從理解到共情,進而變成行動派。
在體驗中產生“共情”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多年來緊密圍繞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需求,為各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服務。
曾參與麗水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的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文文告訴記者,體驗地是一個以生物多樣性體驗館為主體,進行自然科普和體驗的地方,周邊配套室外體驗場地。不同于一般展館的固態展品,體驗地展示的多是活體及其生活環境,可以讓參觀者更為真實地感受生物多樣性。
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行蹤隱秘,形形色色的植物難于辨識,在我們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橫亙了一道鴻溝,而體驗地建設填補了這條鴻溝,使人與自然緊密聯系起來,搭建了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
昆蟲的體色色彩斑斕,艷麗奪目,甚至還能呈現變幻莫測的金屬色澤,為何它們能擁有豐富多彩的顏色?這些色彩又是怎么形成的?走進麗水生物多樣性體驗地,這些疑惑立刻就有了答案。
麗水生物多樣性體驗地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可供科普的體驗館、一條可供室外實踐的野外體驗路線、一套可供自然科學教學的研學課程,讓參觀者沉浸式地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并“漲足知識"。
近日在云南省楚雄開館的國內首個路域生物多樣性科普體驗館,展陳的540多種生物充分體現了楚雄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呈現出“滇中翡翠”的山靈水秀。
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鵬表示,“通過開展體驗地建設,讓豐富多樣的自然'精靈'以簡單直觀的形象展示在我們面前 ,有助于公眾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進一步達到理想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傳播效果,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p>
而在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大溪源村,當地通過開發大溪源蝴蝶谷,為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打通了"兩山"轉化的通道,進一步拓寬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
峽谷、蝴蝶,這些詞組合起來就是吸引力。據大溪源村負責人介紹 ,蝴蝶谷的蝴蝶都由當地培育,他們在體驗地開展觀光、加工和研學活動,去年一年就吸引了十幾萬人流量,收入近200萬元,極大帶動了鄉村振興。
專家表示,生物多樣性體驗地還可以與科普研學、生態旅行等緊密結合,打造科普研學場館設計與建設、體驗地周邊產品研發、研學生態旅游一體的產業鏈,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為促進山區實現共同富裕提供著力點。
注重整體性建設,提升公眾參與度
我國豐富的生物資源,為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提供了更多選擇。
“像生態旅游、自然游學、觀鳥比賽等,都是人們最直接的體驗生物多樣性的活動。還有科研單位或者保護組織發起的一些公民科學項目,也是非常好的生物多樣性體驗渠道,并且是直接參與到了保護工作中?!敝袊茖W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春燕表示。
“ 傳統的體驗區域包括自然博物館、森林公園 、濕地公園等。此外,目前正在推進建設的國家公園、生態農莊 、生態康養項目等,都是很好的體驗生物多樣性的載體?!敝袊茖W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維薇補充說。
在李維薇看來,目前各地在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體驗工作方面,還有一定的難點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其瓶頸在于公眾對生物多樣性認識不足。
李維薇表示,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態度以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行為等,均未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社會主流化的目標要求。而且,公眾關注的生物多樣性主要集中在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境較好地區,忽略了城市生物多樣性和身邊行動。
而且目前來看,參與到生物多樣性體驗的公眾也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學生團體。生物多樣性的公眾參與主體應該更多元化,科普宣傳也需要多個部門協同推進。
對此,楊春燕表示,“需要拓展體驗途徑,讓更多公眾持續、深入參與到生物多樣性體驗中。讓公眾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收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信息,時刻都能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無所不在?!?nbsp;
近幾年,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團隊一直在探索如何推動公眾更好地參與到生物多樣性體驗中。
張文文介紹說,結合節日,比如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環境日等,定期開展大型生物多樣性活動,由政府組織,鼓勵全社會參與;推進生物多樣性科普數字化,為公眾參與提供更加便捷的平臺;將生物多樣性融入教育體系,激發保護內在動力;積極推動各地成立社會組織,保護協會等,發動更多公眾力量,以點帶線,由線到面,全民推廣。
后續各地如何開展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科學示范區?
張文文建議,首先,建設前要扎實做好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充分了解當地生物多樣性的情況。其次,要注重體驗地整體性建設,將室內展覽館,室外體驗區和體驗課程融合在一起。最后,要實現資源平衡,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不僅要面向城市群體,更要重視鄉鎮百姓對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渴望。
“體驗是方式,保護才是目的。無論是面向公眾開展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還是帶動參與生物多樣性體驗,我認為在注重參與度和體驗感之上,更重要的是傳播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專業知識,將生態文明理念灌注到每一寸土地,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睆埼奈膹娬{。